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新闻发布会

娄底召开七个‘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16-06-05 16:59
  • 保护视力色:
  • 收藏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谭卫丰)6月3日,娄底召开了实施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冲锋号、集结号。娄底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6年起,利用3年时间,推动加速转型,奋力赶超,重点实施工业提振、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城区提质扩容、脱贫攻坚、财源培植、天蓝水净地绿、综合交通提升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娄底“十三五”发展。

  那娄底究竟如何充实政府的“钱袋子”?如何让娄底经常看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如何进一步发力深化“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座谈会上,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经济日报、湖南日报、红网等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就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向发改、经信、农委、财政、环保、交通、住建等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牵头单位负责人现场提问,进行深入了解。

  问:娄底市“加速转型奋力赶超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 今天上午,娄底召开动员大会,全面推进工业提振、文化旅游及健康产业发展、中心城区提质扩容、脱贫攻坚、财源培植、天蓝水净地绿、综合交通提升等七个“三年行动计划”。

  七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市“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化,涵盖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内容,相对而言,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细化实化,更有利于操作,推进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就是进一步厘清思路、分解任务、明确路径、细化措施,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

  七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市赶超进位的具体化,“十三五”期间,我市提出了“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战略目标,推进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自我加压,适当提速,力争用3年的时间把5年的重点工作干完,在全省市州中实行进位目标。

  七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市全面小康的具体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我市经过几年的努力,小康实现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的短板,特别是扶贫攻坚任务很重。推进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就是针对性地补齐这些短板,确保按时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

  七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市突围突进的具体化。当前,我市正处于“四期叠加”的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的举措。推进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发展、财源培植、资金筹集等多个方面,融入了一些新思想、新思维,在供地、税收、人才引进、手续办理、合作方式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政策、新举措。目的是通过创新驱动、多点突破,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摆脱发展困境,实现逆势突围。

  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目标是:坚持以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加速转型、奋力赶超”为总基调,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通过3年努力,到2018年,全市综合实力、可持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产业大发展、城市大提质、民生大改善、财税大增长、生态大变样、交通大提升”。具体来讲就是:

  通过实施工业提振、文化旅游及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产业大发展。推进制造强市,强化创新创业,打造智慧娄底,实现全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到2018年,经济总量达到178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4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35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3%以上。

  通过实施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城市发展大提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集散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将娄底打造成为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通过实施财源培植“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财税大增长。培育一批财税大户,基础财税源头得到巩固,传统财税源头得到提升,新兴财税源头得到培育,多源财税体系初步建立。到2018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41亿元,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13.9%。

  通过实施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交通大提升。基本建成“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核心区同城交通全面完善,外围区城际走廊大幅提升,陆域对外通道畅通无阻,内河航运中心集散高效,全面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到2018年,二广、娄衡、益娄、龙琅、龙武等高速公路、娄底大道和20多条国省干线公路建成通车,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

  通过实施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生态环境大变样。坚持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8年,实现PM2.5平均浓度下降10%,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10%,森林覆盖率达到52 %,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5.3%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民生大改善。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总要求,确保三年减少建档卡贫困人口33.6万人,贫困地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00元以上,实现418个贫困村全部脱困,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为确保七个“三年行动计划”高效推进,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五条硬性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部门负责人、县市区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个“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七个行动计划分别由分管副市长牵头负责,统筹指导、研究解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责任分工。由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分别担任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三是实施扶持政策。根据各个行动计划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扶持办法,统筹安排扶持资金,确保各个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四是加强督促考评。将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纳入全市绩效考核范围,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实行季度通报、半年总结、年度考评,严格考核奖惩。五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优势,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营造加快发展、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问: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比现代人更重视健康问题,可以说,当前健康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请问在此背景下,娄底当前发展健康产业的目标与重点是什么?

  答:正如你提问所说,健康产业是一个永新不衰落的新兴朝阳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选择的产业,也是我市当前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我们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到2018年,全市健康养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总产值达到415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使健康产业成长为全市支柱产业,将娄底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健康产业城市。当前我们发展健康产业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全力打造三大基地、两大中心,三大基地是:龙山养生基地、东部新区影视基地、“两园”(众一健康产业园和东部新区健康产业园为)健康产业基地;两大中心是:质子治疗中心和天门亚健康调养中心。以“三基地、两中心”为抓头,充分发挥基地和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问:作为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请问,娄底市发改委将如何抓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

  答: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涉及到部门很多,行动计划的责任单位就有8个,作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一方面是要做好协调服务。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点多面广,且各个产业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想推动产业形成抱团发展、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必须要建立起互相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是抓好资源整合。具体来说就是要整合与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相关的政策、资金、项目资源,将各类资源的优势集中起来,放大叠加效应。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省给予娄底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省政府为专门出台的支持娄底转型发展的9号文件,市发改委将用活用足这些现有政策,把政策支持转化实实在在的项目,推动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实实的发展,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完成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

  问:娄底市实施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深化“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请问如何发力?

  答:全力实施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主导、建设工业强市,实现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总体思路:以“加速转型,奋力赶超”为总基调,以“增量提质”为总目标,以“四转三化”为总路径,以“制造强市”和“智慧娄底”建设为总抓手,突出靠大扶强,切实延伸产业链条;突出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突出专业园区,切实夯实承载平台;突出娄商返娄,切实加强招商引资。

  基本目标:通过三年行动,实现工业总量扩大、产业结构优化、运行绩效提升、创新驱动增强、园区工业翻番。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重点实施“制造强市推进、智慧娄底创建、创新创业驱动、园区工业倍增、纳税大户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六大工程,突出打造“制造强市”和“智慧娄底”双引擎。

  具体措施:一是靠大扶强,延伸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围绕钢铁、煤炭、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和涟钢、冷钢、闪星锑业、湖南宜化等大型企业,充分挖掘产业优势,突出增链、延链、补链,着力打造“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汽车配套产业、不锈钢产业”三大基地和“农机、应急、电子陶瓷、电取暖器”四大特色产业,通过不断壮大产业链条,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形成一批拳头产业。二是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整合资源、加快推动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促进集聚,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力争到2018年基本建成薄板深加工、不锈钢、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精密陶瓷、建筑装配、移动互联网、应急装备、锑品深加工、农机和生物医药等十大专业园区。四是整合资源,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加大供给侧改革,推动要素、政策等向高成长性企业和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加快培育一批纳税大户和产业龙头。五是突出服务,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按“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中介,中介服务企业”模式,加快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中心开花、多点支撑”服务格局。

  就当前工作而言:一是精准发力,把止跌企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抓大企业,稳住阵脚,在恢复拉动中稳增长;抓大项目,强化保障,在释放产能中稳增长;抓培育,促进创新,在创新发展中稳增长;抓帮扶,亲商稳商,在解决问题中稳增长。二是强基蓄势,把实招商、推项目、建园区作为长远之策来抓。抓实招商引资,谋划好产业项目;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搭实产业发展平台。三是综合施策,把化解民间融资风波作为治标之要来抓。

  另外,为推进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市里还会陆续出台《娄底市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意见》、《智慧娄底建设实施意见》、《娄底市帮扶工业企业十五条》、《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工业纳税大户培育行动计划》和《企业家队伍培育行动计划》等政策意见,打一套完整的“1+X”政策组合拳,再结合工业企业帮扶、工业企业服务、工业企业减负等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工业提振效果的逐年显现。

  问:娄底市财源培植行动计划的重点有哪些?

  答:娄底市财源培植行动计划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培植骨干企业,强化财源支撑。建立“三二”财源建设项目库,即中心城区确定重点扶持骨干企业30家,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各确定20家,在人才、技术、品牌、质量和管理上重点培育,在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上精准帮扶,使之成为我市稳固的财源支撑点。

  二、推进园区建设,加强财源承载。强化园区项目承载、产业集聚和经济引擎功能与作用,探索“飞地经济”和专业特色园区发展托管模式,壮大园区财源规模总量,实现“三年翻番”目标。2016-2018年全市产业园区缴纳税收年均增长22%。

  三、支持传统工业升级,稳固基础财源。以“四化两型”为路径,以“制造强市”“智慧娄底”为抓手,持续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突出支持制造业转型发展,重点支持“一走廊”“三基地”“六产业”建设,营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还会着力支持建筑业提质发展。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考虑民生需求和发展需要,加快实施路网建设、街道改造、绿化提质、生态保护、市容改造、城市拓展等工程建设,为全市建筑行业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四、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型财源

  一是优化发展金融业。率先在全省实现“一县两行”全覆盖,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机构来娄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启动消费金融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锑品等期货交割库建设,提升区域金融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根据“一点一线”空间布局,加大旅游建设投入,提升景区品质,完善产业体系,使旅游业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三是提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以扩大网络规模、调整运输结构、完善系统衔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为导向,加速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四是做大做强批发零售业。紧紧抓住我市被列为2015-2020年全国“3纵5横”骨干流通大通道体系中的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70个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及省政府将我市纳入全省商贸流通规划中的大湘西区专项规划等政策机遇,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市场,加快发展居民服务业,全力提升商业发展水平。

  五是健康引导房地产业。通过政府公租房购买、吸引返乡人员购买、市民改善性购买等方式,逐步消化存量房。加强对土地出让项目、房屋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审批,提高房地产业准入标准和项目品质。建立财税、房产、国土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严格“先证后税”管理,确保税款入库。

  通过上述举措,将形成举全市之力,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财源培植新格局,确保财源培植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完成。其中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按9%增长,分别完成103.95亿元、65.31亿元;2017年按14%增长,分别完成118.51 亿元、74.46亿元;2018年按19%增长,分别完成141.02亿元、88.61亿元。

  问:娄底市如何确保脱贫攻坚计划的如期完成?

  答:我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万,通过三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减少建档立卡中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33.6万人,退出418个贫困村,新化、涟源、双峰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达到贫困村基础设施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保障实现全覆盖,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较大发展,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在精准操作上发力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在精准。首先是驻村帮扶要精准。全市574个贫困村都要派驻帮扶工作队,做到驻村帮扶全覆盖。其次是面上扶贫要精准。我市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76.8%的在面上村。对面上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帮扶问题,我们要创新帮扶机制,尽快制定出台帮扶实施方案。再次是脱贫措施要精准。瞄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将任务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施策,该发展的发展,该搬迁的搬迁,该教育培训的培训,该政策兜底的兜底,该医疗救助的救助。第四是进退机制要精准。建立完善贫困农户进出机制,及时转移工作重心。2016年起,将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分步转移到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上,对上年度脱贫人口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确保脱贫精准度。

  二、在强化责任上发力

  一是明确市县责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原则,市级主要负责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办点示范、督查督办、考核评估等职能,必须进一步明确县市区在实施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二是明确领导责任。贯彻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的要求,强化各级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意识。三是明确工作责任。脱贫攻坚任务要层层分解到县市区、乡镇、村,进一步明确联村单位及工作队、结对帮扶人员的工作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任务。

  三、在聚力攻坚上发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开展产业扶贫 。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结合娄底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明显、规模适度的产业,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二是开展金融信贷扶贫。充分发挥金融优势,撬动全市金融信贷扶贫资源,破解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瓶颈。三是开展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按照《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对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D级危房户和无房户实施危房改造。四是开展教育扶贫。扶贫还需先扶智,以“雨露计划”为抓手,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五是开展行业扶贫。按照中央25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精神,强力整合行业部门资源资金,切实发挥行业优势,履行部门扶贫职责。六是开展社会扶贫。向社会发布脱贫攻坚倡议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四、在督查考核上发力

  参照国省考核办法,市里将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重点督查、明察暗访、第三方评估将成为考核工作新常态。一是督促检查工作落实。加大对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的督查考评力度,实行一月一抽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评,及时通报脱贫攻坚情况。二是督办资金到位使用情况。严格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做到专人管理,专渠道流通,专款专用,到位及时。严防截留、挤占、挪用、挥霍、贪污等行为发生。三是工作成效考核。参照中共和省里出台的考核办法,重点在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进行考核。对联村单位和工作队在脱贫责任落实,驻村结对帮扶效果进行考核,要求贫困村不退出,贫困农户不脱贫,联村单位在接受新的工作任务时老的帮扶工作不能脱钩。对表现突出的建议提拔重用,对工作不积极、工作成效不明显,在脱贫攻坚中出现严重违纪,群众集体上访,在年度考核中不达标不合格,中央、省级考核检查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实行严格问责。

  问:娄底市实施中心城区城市提质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对打造娄底美丽新城如何定位?主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答:为全面贯彻中央、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娄底这座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中心城区城市提质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就是要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把中心城区做精、做美,让居民的舒适度、满意度更高,把娄底中心城区打造成规模适度、产城融合、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从而带动整个娄底的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考虑民生需求和发展需要,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主要通过实施“八大工程”来抓好落实。

  一是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完善建成区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完成主要交叉路口等交通拥堵点改造,全面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丰富市民出行方式,实现绿色出行。

  二是实施街道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对城区破旧道路主车道、非机动车道“白改黑”,人行道板整修更换,内涝地段下水道改造等方面进行整体提质。

  三是实施两河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孙水河、涟水河娄底城区段防洪堤、风光带、沿河路、截污干管“四合一”工程建设,开展河道清淤,打造城市新的景观轴线和市民休闲健身绿道。

  四是实施城市改造工程,按照先易后难、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包括将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后的废弃铁路结合实际加以改造利用,打造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五是实施绿化提质工程,努力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绿化景观。重点抓好道路、公园、广场及公共绿地绿化提质和单位庭院绿化提质。

  六是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重点加强山体和水系修复。建好仙女寨生态公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景观特色,使之成为展示娄底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搞好人行山、大狮子山、回龙山、凤冠山等环城山体保护和生态林网建设,适度建设简易游步道和相关设施,为市民提供近郊休闲生态氧吧。

  七是实施市容整治工程,主要抓好临街建筑物外观美化改造和户外广告招牌、杆线整改,全面拆除影响城市形象的废弃和违章建(构)筑物,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搞好城市亮化提质,提升城市形象。

  八是实施城市拓展工程。利用铁路站场和东部门户的优越区位条件和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的优良生态、景观资源,启动东部新区建设;利用长韶娄高速的交通优势和较好的用地条件,打造综合性的城北新区,拉动城市向北拓展;利用沪昆高铁、高速公路和城市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依托仙女寨的生态优势,打造南部城市副中心;以涟钢为依托,结合涟钢环境综合治理,承接产业转移,打造西部工业集中区。

  2016年-2018年中心城区提质扩容计划完成总投资277.45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48.16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20.76亿元;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108.53亿元。

  问:娄底市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的重点有哪些?

  答:娄底市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娄底的目标,坚持大视野谋划、大空间布局、大项目推进、大配套建设、大气魄赶超,以扩大网络规模、调整运输结构、完善系统衔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为导向,加速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为娄底市全面对接大长沙、加快建设幸福娄底提供强有力的引领与支撑。建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二广高速、益娄衡高速、沪昆高速复线、龙琅高速、龙武高速等高速公路,使娄底市对外交通更加快捷,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二是继续加大干线公路建设力度。通过建设G234、G354等一批国省道,使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连接全市主要旅游景区、重点乡镇、主要产业园区、重要港口码头,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高铁网络有效对接,路网结构大幅优化,路网体系高效畅通。

  三是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网络。加快建设洛湛铁路益娄段、安张衡铁路等铁路项目,使娄底成为湖南“田”字形的铁路网络中心,力争成为南方三大铁路枢纽之一。

  四是大幅提质提升农村公路路网水平。农村公路路网达到“畅、洁、安、绿”标准,满足村村通客班车要求,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财政投入机制基本形成。

  五是进一步提升全市道路运输服务管理水平。娄底中心城区公交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县(市区)城乡客运统筹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问:全市综合交通提升的效果展望。

  答:通过全市上下实施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二广、娄衡、益娄高速公路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竣工通车,娄底大道娄涟段等20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投入运营,农村公路1000公里加宽改造完毕,铁路运能进一步提升,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核心区同城交通全面完善,外围区城际走廊大幅提升,陆域对外通道畅通无阻,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快捷,交通建设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作用将更加凸现。

  问:娄底市实施“天蓝、水净、地绿”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工作目标和重要措施。

  答:一、意义:

  “天蓝、水净、地绿” 行动计划是娄底市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实施环境优先战略,全面改善娄底城乡环境质量和大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它既是一项系统的环保工程,又是一项大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目标:

  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水质达标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到2018年,娄底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2%,各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市区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0%;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市、县级各交界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娄底市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各县市城区平均绿地率达到3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82%以上,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10%。

  三、措施:

  1、 抓主要污染的防治。通过抓好燃煤污染控制、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工业企业烟粉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大气污染防治,让娄底的天更蓝;通过抓好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流域水环境整治、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进行水环境污染防治,让娄底的水更清;通过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让娄底的大地更美。

  2、抓工作责任的落实。《行动计划》有5个县市区政府,2个管委会和27个部门参与。我们作为牵头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行动计划的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到各级各部门,并认真开展计划实施情况的日常督察和督办,抓好计划执行情况的各年度评估和终期评估,将计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3、抓重点项目的实施。《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项目共39个,共投资44.8亿。其中:大气环境(4个)3.5亿、水环境(13个)15.4亿、农村环境及生态建设(14个)21.3亿、其它项目(8个)4.6亿。我们将每一个项目从筹资建设到竣工验收都要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确保按期完成。

  4、抓工作氛围的营造。生态环境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要把全市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力量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努力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浓厚氛围。要把生态建设与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群众参与,让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