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市镇农机化现状看我市农机化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6-16 09:53
  • 保护视力色:
  • 收藏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标志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本文通过对杨市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杨市镇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基本情况

  杨市镇是农业大镇,位于涟源市南部,地处龙山脚下,孙水河中游,辖62个村(社区),共有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万;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3794亩,其中水田38727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 2527台套,农机总动力1.6万千瓦,其中大中拖85台,联合收割机50台,耕作机械132台,插秧机25台,排灌机械235台,其它小型农业机械2000台套等。杨市镇农业生产是传统农耕与现代机械化相融合的模式,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中的水平还不高,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比较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个别村组甚至出现一些抛荒现象。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加快杨市镇农机化的发展,2011年,市农机局委派一名科技人员驻点指导,在镇农机站的协助下,走村入户宣传、推广先进农机具和新型农机技术。到目前为止,共推广大型收割机12台、耕整机5台、插秧机10台以及其他小型农机具500多台套;引进机插秧技术并申报到机插秧推广示范点项目。

  1.2 项目带动,资金扶持,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

  2011年开始,该镇完成了抗旱能力建设项目一个,项目经费10万元,解决了300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完成机插秧推广项目一个,项目经费5万元,共完成机插面积800亩;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13.6万元;申报2013新建机埠项目一个,预计项目经费2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该镇近600亩干旱死角农田。共争取到当地政府和上级农机主管部门的扶持资金近20万元,为该镇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3 以农机大户为纽带组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杨市镇现有农机大户17个,共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5台、耕整机6台、插秧机10台、机手30余人。一直以来,农机大户对外作业服务各自为战,收费标准高低不同,机手的操作技能良莠不齐,再加上信息不畅,导致在农忙时节有些机具在家闲置,农户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挫伤了农机大户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情况,组建杨市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迫在眉捷,杨市镇财政提供1万元工作经费。以镇农机站为组织者;以服务农业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为宗旨;娄底市农机局与涟源市农机局提供技术支撑;以自愿为原则,邀请农机大户加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经营范围:推广、引进先进农机具及农业农机新技术;农机操作技能培训;农机修理、农机作业服务等。

  现在杨市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由12个农机大户组成,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2台、耕整机6台、插秧机10台,以及其它小型农机具62台,固定资产总值达120万元。在农机站统一协调下,共完成农机手培训20人、培训农机维修员8名,提高了农机手操作技能,解决了农机具维修困难的问题。2012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共完成水稻收割5300多亩,机插秧800多亩,水田耕整3000多亩,创纯利65万元,加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农机大户,其作业收入增加一倍。

  1.4 树立农机种田大户典型、促进粮食生产

  协助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洄水村邓孝敬是全市有名种粮大户,以前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生产成本高,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想扩大生产规模也没有信心。根据这些情况,农机部门和杨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亲临现场开协调会,决定树立邓孝敬为典型,给予大力扶持,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新引进大小插秧机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2台,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亩扩大到620亩,涟源市农业局植保站提供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与劳动力的强度,提高粮食产量。到晚稻收割完毕以后的统计测算,平均每亩生产成本比往年降低100元,每亩产量比去年增加150斤,其收益比往年每亩多300元。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周围农户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纷纷前来参观取经。邓孝敬也因此被评为省级优秀种粮大户。

  种田大户邓孝敬起到了一个模范带头效应,杨市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从农业专项资金中拿出15万元专门奖励种粮大户,拿出6万元奖励专业合作组织;各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也向大户倾斜,鼓励农田向种粮能手集中。据调查,2012年共流转耕地2200亩,新发展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个,培育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2户,比上年增加4户。其中30-50亩的大户2户,500-1000亩以上的大户1户,基本上杜绝了水田抛荒现象。大大推进了杨市镇农机化的进程。

  2 存在的问题

  2.1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

      其一是农机补贴规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二是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补贴农机的种类和款项不能完全让群众满意,农机购置补贴额占农机价格的比例不高;三是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产品价格较高,作业成本逐年增加,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效能农机的投入;四是各级财政对农机投入严重不足。

  2.2 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机具维修保养不到位

  从杨市镇的农机使用情况看,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农机具的作业时间短,使用效率不高,综合经济效益比较差,特别是大型机具如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更为突出;二是相当一部分农机具田间作业后没有及时得到很好的维护保养服务,在农忙作业时故障不断。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械利用率,使农机机械的使用效益也大大降低。

  2.3农机合作社虽发展较快,但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

  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社员综合素质不高。杨市镇现有“孝农”、“银华”、“杨农”等几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但都是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都是农民,有的是以资金形式入股,大多数是以农业机械的形式入社,社员将农业机械投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来经营,社员获得分红,社员仍是农业机械的拥有者,而合作社则是农业机械的经营者,造成了农机拥有者与经营者分离,难以实现农业机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维护。同时合作社管理松散,责权利不够明晰,没有真正形成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合作社社员一般都是单兵作业,个人结算、各自为战,造成了合作社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够,制度不完善。再有就是该镇所有的合作社都存在融资难,作业条件改善难,管理、技术、服务水平提升难等诸多困难,这些都直接影响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4乡镇农机公益服务中心力量单薄

  杨市镇农业机械管理站有在编人员4个,但只有1人从事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另外3人都被其他部门借用。乡镇农机人员是负责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的最前线,为千家万户服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水稻机插秧新技术,要求农机与农艺的高度融合,这些都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2.5基础综合配套设施老化

  乡镇农村的机耕道还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几十年来,已是残缺不全,有些大型农机具根本无法进农田,只能是“望田兴叹”。农机排灌的机埠、水渠也是老化漏水,难以畅通,而机插秧是薄水浅插、栽后深水活苗,这样就对水资源管理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严重抑制了农机化的发展。

  3农机科学发展的决策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机投入新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农机化的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多数农民想买但经济实力不足,当地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在及时落实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同时,应逐年增加农机专项补贴资金和项目管理推广经费,并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金融部门要对农民、农机合作社购机给予优惠信贷支持。同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扶持和奖励。

  3.2 组建农机维修和售后服务中心

  由基层农机服务站牵头,联合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生产厂家,在技术上给予保障,资金上给予支持,当地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和培育,及时为当地的农业机械提供配件供应和维修保障,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

  3.3建立农机经营新模式

  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建立农村+农技+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耕种管理、统一种植规格、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械作业等,解决大机器和小地块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举威望高、能力高的人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实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及章程,并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要从技术上、管理上加强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专项扶持,使其在农机化发展中真正起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